新闻资讯
“互联网+”:企业管理变革的新路径
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互联网已然成为重要的经济引擎。互联网对企业尤其是传统型企业的商业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变革已悄然发生。因此对企业而言,密切关注“互联网+”带来的新的变化,及时发现在新的环境下企业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变革与创新,以快速适应新的社会发展趋势。
一、管理学视角下的“互联网+”
“互联网+”概念是由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 E O马化腾提出的。“互联网+”"对传统产业而言,不是对其颠覆,而是换代升级;“互联网+”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更是思维、理念、模式上的“+”。
从管理学的视角来看,“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管理思维,即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基础上,把一种新的能力或DNA注入到企业管理的各个领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激活企业活力和创新力,使企业在新的环境中实现新生。
二、“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变革的紧迫性
达尔文的《进化论》阐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进化逻辑。当环境发生剧变时,不是最强壮的能生存,也不是最聪明的能生存,而是最适合的能生存。
当前,在互联网革命浪潮下,中国的商业环境正在发生剧变在这样的新形势下,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根据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大胆创新及时调整,不断探索各种应对措施和管理模式,形成互联网时代的新的发展思路和管理模式。
三、“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以自我为中心,管理理念落后
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沟通方式、消费方式、消费习惯已经发生变化,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深度融合构建出新的商业生态系统,不能及时转变管理理念的企业将不能很好地契合市场需求,必将导致部分企业被市场“淘汰出局”。互联网时代管理理念最大的特点是“万物互联”带来的“用户思维”,用户在网上表达诉求,谁能够满足用户的诉求就能赢得客户。“用户思维”需要企业做出价值观层面的变革,并由此引出一系列的经营行为的调整。
目前有很多企业没有及时转变管理理念,仍以企业自我为中心,没有运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去深入挖掘客户需求就快速进行产品研发、生产、经营等,以求规模化生产来提高市场占有率;也有许多企业将“以用户为中心”的互联网思维仅停留在表面,并没有实际运用到企业的商业模式、运营形式、管理方法中去。
(二)管理层次多,工作效率低
我国部分企业的组织架构,仍然是传统的金字塔多层级的模式,由高层、中层、基层管理者和操作层组成,董事长和总裁位于金字塔顶,他们的指令通过一级一级的管理层,最终传达到操作层;操作层的信息通过一层一层的筛选,最后到达金字塔顶。该组织架构在生产力相对落后、信息相对闭塞、稳定的经济政策环境下,不失为一种较好的组织形态,其权责分明、决策迅速、命令统一。但是,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企业需要对市场的需求做出第一时间的反应,而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管理架构,决策层和管理层与顾客的距离较远,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不足以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
因此,企业必须对组织架构进行创新,减少管理层次,增加管理幅度,把结构变得更加扁平化。扁平化组织架构,是有控制的分权,是为了让简化了的管理层次都能获得相适应的面对市场的独立决策权和管理权,鼓励下属为实现目标而分担更多一些的责任,这样,高层领导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致力于战略性决策,基层员工可以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人人负责,执行到位。
(三)刚性管理模式,制约员工素质的提高
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往往强调对员工进行严格的管理、监督和控制,认为员工只有靠管、约束才能将工作干好,这种管理模式往往建立在管理者对员工不完全信任的基础上,员工没有自主权,仅是一个具体事项的执行者,较少为工作贡献自己的智慧,这样既无法引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又不利于员工素质的提高。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每一个基层员工都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取大量信息、捕捉市场动态、加强学习,并形成自己的想法,这就迫切需要人才管理方式发生根本变化,重视与员工沟通,给员工一种信任,给与适当的授权,同时尊重群体智慧,群策群力。
(四)传统的管理内容,日益进入“红海”
科学的生产管理是传统产业的重要内容,其中企业传统的管理内容也往往仅关注物料、劳动力、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企业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需要从生产转移到以知识为基础的服务,传统的企业管理内容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会随着有形资产的消耗而出现生产要素“报酬递减”;相反地,知识要素因其可以通过在其自身作用下,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流程再造等方式,发掘和创造市场需求的“蓝海”,引起并产生更多的创新,从而达到“报酬递增”。
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应将信息技术和科研、运营、管理深度融合,对上下游产业链、客户需求、成本管理、生产管理、业务流程管理等多个环节进行管理手段更新,提高研发效益,增强研发能力,促进企业管理方式从“生产要素管理”向“知识要素管理”转变。
(五)企业经营形态发生变化,产品竞争面临挑战
“互联网+”的技术推动力是连接,商业推动力是开放。连接和开放,地域垄断将被打破,商业信息不再封闭,很多行业原有的边界将模糊,企业的经营形态将发生质的变化,企业之间的经营竞争也将由产品竞争转向平台竞争,传统的产品应用型公司在发展速度和市值上逐渐被互联网平台型公司超越,平台竞争成为新的制高点。
从商业史上看,企业的竞争经历了一个从产品竞争到产业链竞争,再到平台竞争的阶段。在产品竞争阶段,企业之间比拼的是产品和服务的性价比;在产业链竞争阶段,企业之间比拼的是对产业链的掌控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议价能力;而在平台竞争阶段,企业之间比拼的是商业生态系统的构建和孵育能力。可以说,产品型公司值十亿量级,产业链型公司值百亿量级,平台型公司值千亿量级。从数量上看,三种类型的公司数量恰恰呈金字塔结构,产品型公司数量最多,产业链型公司数量逐步增多,平台型公司全球不多。
四、“互联网+ 时代”企业管理变革的新路径
(一)管理理念:从以自我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转变
360董事长周鸿祎认为互联网时代的关键词为“用户至上、体验为王、免费的商业模式、颠覆式创新。”这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互联网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一种思想;二是互联网时代,企业必须重视用户至上、创新、开放协作和网络化。理念的变革是企业管理变革的发端,欲求变革之企业必须对其管理理念进行变革。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生存及其竞争优势,更多的是取决于用户,企业关注的焦点也应由过去关注产品转移到关注多样化、个性化的用户需求上来。企业将用户变为合伙人, 让用户参与产品设计和生产, 使得产品更具个性化和温度。在产品营销上采取“一对一”的销售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和响应速度,进而提高顾客的满意度,赢得市场。
(二)组织架构:从“金字塔型”管理向“扁平化型”管理转变
网络经济时代是速度经济, 对信息迅速、有效传递将成为企业存在和发展关键, 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对于组织来说,多层级会带来信息的层层衰减,同时形成了决策层与执行层之间的“隔热层”。要保持决策到执行的高效率,就需要把不必要的层级砍掉,并时刻保持最高层与一线的信息对称,提高决策效率,保证执行精准。伦敦商学院教授加里•哈默尔也认为,只有拥有扁平化组织、行动快于改变的公司才能拥有未来。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组织结构只有从“金字塔型”管理向“扁平化型”管理转变,才能降低成本,提高决策速度和企业应变能力。
小米的组织架构只有三级:七个核心创始人-部门leader-员工,注重小团队运营,快速的流程可以让事情做到极致。欧普照明董事长王耀海认为,未来企业必须减掉最少七成以上的审批流程,向超级扁平化结构发展,每个人都要成为前线战场的指挥官,企业的机构的人员要逐步适应组织架构扁平化、网络化和团队化的要求。
(三)用人理念:从刚性管理向柔性管理转变,从人力资源管理向人才管理转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未来稳定的、机械性的、重复性的工作, 将逐渐被机器所取代,或者被“外包”来完成。最终只剩下脑力的、创造性的工作,“人”在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互联网+”"时代,企业更需重视员工知识素质的提高和潜在能力的培养,从刚性管理向柔性管理转变,重视和尊重员工的尊严和人格,从员工的内心深处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力量源泉。
同时,人力资源管理也应从传统的从属地位、事务性静态管理,转变到战略性、前台式、动态的管理。管理职能从控制转向支持,从监督转向激励, 从命令转向指导,从过去对人的管理,转向对人才的开发和管理,使“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成为企业的核心理念。
(四)管理内容:从传统生产要素管理向知识要素管理的转变
知识最基本要素是信息和技术, 知识经济也是以信息获取和技术传播为基础的经济, 信息管理和技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和技术管理的延伸与发展。通过捕获企业集体需要的信息与技术, 并将这些信息与技术运用到改善企业管理中去,从而达到企业战略布局的精准化,工作流程的便捷化。
在“互联网+”时代,运用信息管理,借助“外脑”或自建“智库”,是现代企业管理内容变革的一种趋势。信息管理的变革,是根据企业快速应对市场和有效整合内部资源的需要。企业的信息化,有利于企业迅速的掌握各种所需的信息,使企业可以快速作出决策,及时响应市场的变化,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
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技术在企业的生产、营销、配送等各个供应链环节得到广泛的应用,全新的管理技术手段运用到企业管理的各个领域,如:即时生产管理、业务流程再造、协同供应链管理、OA信息化系统、人力资源系统(HRMS)等,大大简化了企业的业务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五)管理模式:从产品管理向平台管理转变
在任何一个新的、大的市场上,在不知道未来市场发展方向上,企业唯一能探索的就是创建一个平台系统,在平台系统上企业间形成战略联盟,发挥各个企业的竞争优势, 让联盟中所有企业共同承担设计开发新产品的成本费用, 提高企业的抗市场风险能力,加速新产品融入市场的步伐。通过共同规避风险,共摊成本, 实现企业经营利润最大化, 从而提高其各自的核心竞争力。
总之,“互联网+”时代是商业社会自身进化的一个阶段,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尤其是传统企业,需要充分利用好互联网工具和互联网思维去重塑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通过自我提高、自我优化,进而实现弯道超车。 (新华社瞭望智库网站发表,编者有改动。)